引言
Noctilux一词来自于欧洲人对于拉丁文的偏执,Leica将拉丁文中表示“黑夜的”的词根Noct-和表示“光明”的lux组合在了一起,成就了所有leica爱好者们都躲不开的一劫————夜神 Noctilux
“顾名思义,暗夜之光,夜之眼,夜神”
没听过Noctilux好意思说玩leica的?听过你不买?不买是人? 所以买哪一代呢?
关键词:徕卡,夜神,油润,昂贵,散景,个体差异
Noctilux 通常的意义上共分为六个版本,其中不同大小的光圈值代表三个不同版本的光学结构(我更喜欢将夜神分为三个时期:F1.2——F1.0——F0.95)
1. 元祖零代目也称为“双非”,产品编号#11820,Noctilux 50/1.2 使用了两片手工研磨的非球面镜,很少(约1500枚)很贵(均价15w左右,箱说全20w+),逼格很高(不知道比你的小痰盂高到哪里去了),E48口径外置金属莲花遮光罩,相传最初有约10只左右的银色纯铜以及几只黑色的Prototype(编号0000xxx),差不多一只银色的可以买15个黑色的嗯... 此外普通黑色双非早期从21xxxxx开头的一少部分镜头前卡口内壁厚度相较后期的更厚,重量也更重,价格当然也更贵一些。
2. 一代目E58口径,产品编号#11821,外置塑料莲花遮光罩,光圈扩大到F1.0,开始使用新光学设计。(同新品成色均价4w+)
3. 二代目三代目都是E60口径,产品编号#11821,外置塑料莲花遮光罩,二代为铆钉旋入式卡扣遮光罩,三代为卡槽式卡扣遮光罩,光圈保持F1.0。(同新品成色均价3.8w)
4. 四代目也是E60口径,产品编号#11822,但内置塑料直桶遮光罩,光圈依旧保持F1.0,最后期100只为黑漆木盒收藏套装,镜头本身和其他四代夜神没任何卵区别。(同新品成色均价4w+)
5. 现先行版E60口径,产品编号#11602,内置金属直桶遮光罩,光圈进一步扩大到F0.95,加入两片非手工研磨的机械铸模非球面镜,再一次更新了光学设计,增加了普通市售银色镜身版本,以及限量生产的几种黑漆和银色版本。(新品5w+)
从镜头本身来讲,双非F1.2和后四代F1.0以及现行版F0.95有本质区别。不仅仅是光学技术上的进步,更是有着工艺和产品定位的区别,仔细品味从双非到50/0.95的演变,我们几乎可以看到leica这个品牌文化和营销战略的整体变迁。从为达到足够优秀的画质,以电影镜头工艺、不计成本、超低成品率制作出的50/1.2双非;到向成本妥协,摒弃了非球面镜改而使用新型#900430高折射率玻璃的50/1.0(共四代);再到为了适应高像素高解析力的数码相机,辅以计算机精密计算和精确铸模非球面镜技术的50/0.95现行版。这一演变过程揭示了leica从一个不计成本雄心壮志、以为世界上最顶尖摄影师服务为宗旨的光学宗师,逐渐成为向市场化竞争浪潮屈服、主打实用主义并吃力的站稳脚跟的相机制造商,再到热衷数字化、奢侈品化的套路公司的神奇转变。
总而言之,单作为一个产品而言,Noctilux在其F1.0年代达到了巅峰,年代周期跨越极长、保有量最大,毕竟F1.0的光圈和他所具备的素质在那个民用市场里彩色胶片最高仅有ISO 800度的年代是神话般的存在。
Noctilux F1.2时期:
就使用体验而言,我个人认为综合素质最好的夜神非最早期的50/1.2双非莫属。“双非”达到了一个无论是在体积、机械质感、成像氛围、解析力、颜色或是反差都实现微妙平衡的水准,即使它很贵。但糟糕的是这只镜头现在存在较为严重的个体差异问题,因为年代过于久远,当年装配和调校精度过于严密,在后期保养后致使现存的很大一部分noct 50/1.2在全开光圈时的画质显得格外松散,尤其是外观新净玻璃通透如新的双非往往全开画质差强人意。这就是在保养过程中出现了组装和调校的精度问题,反而那些没有保养过的玻璃有着牛毛纹(hairlines)和轻微划(scratches)痕甚至薄雾(haze)的双非却有着令人瞠目结舌的全开锐度和解析力。因此,和买新品不同,买leica古董镜头需要具备足够的阅历和使用经验,往往成像素质和镜头成色是相互矛盾的。遇到成色和素质兼备的古董leica镜头,往往你的贫穷又成为了另一大障碍(笑)。
Noctilux F1.0时期:
对的,到了F1.0的年代夜神开始走性价比路线(玩leica你和我谈性价比?手动滑稽)。这个时期的夜神取消了非球面镜和昂贵的镜身配件工艺,通过新技术新材料来完善超大光圈下的光学素质。从e58到后期的e60,本质上画质没有任何区别。仅仅是一代e58的暗角更加严重(被解读为氛围更好),四代e60的反差和锐度略有增加而已(改善的镀膜工艺和较小的暗角)。因此从收藏的角度上来说,一代价高是因为年代久远产量少;四代价高是因为结构更紧凑画质稍有改善。但无论是哪一代50/1.0,都会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,分别表现在黄斑联动误差和全开色散和锐度的明显差异。这种差异依然是源自后期保养过程中的调教经验不足和组装失误,因此如果你觉得你的夜神全开画质格外的“肉”,一定是因为你买了“假”夜神。
所以从单纯使用上而言,我推荐:精度完好的四代——>精度完好的二三代——>精度完好的一代E58。从收藏上而言,我推荐:品相完好箱说齐全的一代E58——>品相完好箱说齐全的四代——>品相完好箱说齐全的二三代。
Noctilux F0.95时期:
现行版0.95时期的夜神我不想浪费时间介绍,没什么意义,用以下几句话概括其特点:夸张的重量,惊人的全开锐度,更大的像场,大光圈下奇葩的色散(赤橙黄绿青兰紫边儿)以及几乎失去特色的散景。
Noctilux,顾名思义,暗夜之光,夜之眼,夜神。
从设计初衷上讲,唯有暗光下才能真正发挥Noctilux的真正实力,在光比和谐、强调氛围的场景里,才真正适合使用你的夜神。天然的暗角和不平坦的像场(锐度由画面中心向边角下降的较快)使得夜神在刻画突出中心主体的图像时可散发独特韵味。此外加上夜神对不同颜色的独特过滤,也赋予夜神电影般的色彩(Noctilux的镜头在设计时对红色和黄色较为敏感,镜头曲线中红色尤为突出,因此夜神的色彩在刻画暖色调的题材时会有独特的浓郁感,双非在这种颜色和微反差的过渡上最值得细品)。当然最吸引我们的还是Noctilux无与伦比的“焦外”表现,Noct的散景在 平滑油润的过渡 和 眼花缭乱的旋转 中找到了完美的平衡点。让你既不觉得过于奶油化开般的平淡,又不会太过另类到令人晕眩。
总而言之,何为夜神之美?——“油而不腻”
此外一个优秀的夜神玩家一定具有凡人难以企及的对焦能力,正所谓一毫米天堂一毫米地狱,对得上焦的Noctilux才有资格叫夜神。想要用好夜神还要把握好和被摄物体之间的距离,这样才能保证画面具备适当的层次以及较为舒服的散景形状,因此除了准确的对焦,“中距离虚化”才是使用夜神的技术的精髓,主体放在画面中心部分,对焦距离保持在3-5米左右才是推荐使用夜神的正确姿势。
夜神用户请牢记“保证距离,合理利用暗光,寻找均匀的点状光源散景,精确合焦”
除此之外,夜神也不单单是“暗夜”之王,有了减光镜,在日光环境下Noctilux也得以立于不败之地,反而给人一种超越视觉认知范畴的独特氛围。光线是摄影的灵魂,有光才会有色彩,因此日光下的使用也是夜神玩家们需要掌握的一门手艺,如果你还没有试过在烈日下使用夜神,请购置一片三档减光ND,从此你只需要一颗夜神足矣。
朋友,听说你没有夜神,不来一个吗?
欢迎关注我的weixin公众号:LeicaTheory 或者 Theory_of_Leica 关注我,下面是账号二维码,一个专注leica器材毒图和胶片分享的地方。
也欢迎关注我的weibo:“妙鲜包包”